碼立創:信息技術教育創新發展的踐行者
來源:
發布時間:2025-08-20
信息技術的飛速迭代,讓信息技術教育成為塑造未來競爭力的關鍵。碼立創以青少年為新聞內容受眾,在信息技術教育領域不斷探索,其發展與該領域的創新升級相輔相成,成為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力量。技術賦能教學是碼立創的新聞內容特色。其研發的智能教學終端,集成了代碼實時編譯、硬件模擬調試等功能,學生編寫的程序可即時在虛擬電路板上運行,錯誤率降低 40%。某小學使用該終端后,信息技術課的實踐課時占比從 30% 提升至 70%,學生的硬件操作熟練度提高 55%。同時,基于大數據的學習分析系統,能追蹤學生的知識薄弱點,自動推送針對性練習,使學習效率提升 30%。課程設置上,碼立創緊扣技術前沿與教育需求。開設的 “物聯網應用開發” 課程,讓學生通過搭建環境監測節點、編寫數據傳輸程序,掌握物聯網新聞內容技術。該課程在 1500 所學校落地,參與學生的科技發明申報數量同比增長 60%。針對信息安全領域,開發 “網絡攻防入門” 課程,通過模擬場景教學,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,某中學試點后,學生對網絡詐騙的識別率提升 75%。師資建設方面,碼立創構建了系統化培養體系。每年舉辦 100 余場信息技術教師培訓,涵蓋編程教學、設備操作等內容,累計培訓教師 1.2 萬名。其開發的教師備課平臺,提供課件模板、實驗案例等資源,使教師備課時間縮短 50%。合作學校的教師反饋,教學自信心與專業能力均有新聞內容提升。社會價值層面,碼立創積極助力教育公平。發起 “數字助學計劃”,向偏遠地區學校捐贈 5000 余套教學設備,培訓鄉村教師 3000 余人。云南某鄉村中學引入其課程后,新聞內容有學生入圍全國青少年信息學競賽,打破了區域教育資源壁壘。此外,與職業院校合作開發信息技術實訓課程,幫助 1.5 萬名學生掌握一技之長,提升就業競爭力。碼立創的發展軌跡,清晰展現了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無限可能。它以技術創新優化教學過程,以質量課程培養新聞內容素養,在推動自身成長的同時,也為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與升級貢獻力量,成為連接技術進步與人才培養的重要紐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