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D水質在線監測儀采用哪些技術原理?
COD(化學需氧量)是衡量水體中有機物污染程度的**指標,COD 水質在線監測儀通過特定技術原理實現對水體 COD 值的實時監測,為水環境治理提供關鍵數據。目前主流的 COD 水質在線監測儀依據不同的檢測機制,形成了多種技術路徑,每種原理都有其適用場景和技術特點。
一、重鉻酸鉀氧化法
重鉻酸鉀氧化法是 COD 檢測的國家標準方法,COD 水質在線監測儀常采用這一原理實現自動化監測。其**流程是在強酸性條件下,向水樣中加入過量重鉻酸鉀作為氧化劑,以硫酸銀為催化劑,經高溫加熱回流使水體中的有機物被氧化分解,再通過比色法或滴定法測定剩余氧化劑的量,間接計算 COD 值。在線監測儀通過自動化模塊實現試劑添加、加熱反應、檢測讀數的全流程閉環,相比實驗室手工操作更高效。這種原理的 COD 水質在線監測儀檢測精度高,抗干擾能力強,廣泛應用于工業廢水、污水處理廠等復雜水體監測場景。
二、高錳酸鉀法
高錳酸鉀法是另一種基于氧化還原反應的 COD 檢測原理,部分 COD 水質在線監測儀采用此技術。該方法以高錳酸鉀為氧化劑,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氧化水體中的有機物,通過測定高錳酸鉀的消耗量計算 COD 值(又稱 CODMn)。由于高錳酸鉀的氧化能力弱于重鉻酸鉀,其檢測范圍更適合輕度污染的地表水、飲用水等場景。采用該原理的 COD 水質在線監測儀反應速度快,無需高溫加熱,設備結構相對簡單,維護成本較低,在環境監測站的地表水自動監測中應用***。
三、紫外吸收法
紫外吸收法是一種物理檢測原理,COD 水質在線監測儀通過測定水樣在特定紫外波長(通常為 254nm)的吸光度來推算 COD 值。水體中的有機物含有共軛雙鍵或芳香環結構,對紫外光有特征吸收,且吸光度與有機物濃度呈正相關。該原理的 COD 水質在線監測儀無需添加化學試劑,檢測速度極快(幾秒內完成一次檢測),且無二次污染,適合需要高頻次監測的場景。但由于其檢測結果受水樣濁度、懸浮顆粒物影響較大,通常需配合預處理裝置使用,在水質相對清潔的水體監測中表現更優。
四、電化學法
電化學法是近年來逐步應用的 COD 檢測原理,COD 水質在線監測儀通過電解池裝置,使水樣中的有機物在電極表面發生氧化反應,產生的氧化電流與有機物濃度相關,進而換算出 COD 值。根據電極材料不同,可分為貴金屬電極法、修飾電極法等。該原理的 COD 水質在線監測儀響應速度快,儀器體積小巧,適合便攜式或在線微型監測場景。但電極易受水體中重金屬、氯離子等物質污染,需定期維護校準,目前更多用于輔助監測或應急檢測。
COD 水質在線監測儀的技術原理圍繞 “氧化 - 檢測” 或 “物理特征關聯” 兩大**展開,不同原理的設備在精度、速度、適用場景上各有側重。實際應用中需根據監測目標水體的污染程度、成分復雜性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技術類型,以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,為水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