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數控車床上,G90 代碼坐標編程方式(Absolute Positioning),是數控系統中用于設定坐標指令模式的模態 G 代碼(一旦指定,會持續生效直到被其他模式代碼替代)。 其功能是:后續程序段中的 X、Z 軸坐標值均以 “工件坐標系的原點(如 G54 設定的零點)” 為基準的數...
一、為什么需要刀尖圓弧半徑補償?數控編程時,我們通常默認刀具刀尖是 “理想尖角”(即刀尖圓弧半徑 = 0),并基于這個 “理想刀尖” 規劃加工軌跡。但實際加工中,為了延長刀具壽命、避免刃口崩裂,車刀、銑刀等刀具的刀尖會被磨成一個微小的圓弧(稱為 “刀尖圓弧”,半徑通常為 0.2~2mm,記為r)...
一、安全高度的作用避免碰撞風險 加工過程中,刀具需要在不同加工區域之間移動(如從零件的 A 孔移動到 B 孔),或在程序開始時從初始位置移動到加工起點、結束時退回至待機位置。若刀具移動高度過低,可能與工件的凸起部分、夾具的定位銷或工作臺邊緣發生碰撞,導致刀具崩裂、工件報廢甚至機床損壞。安...
一、一次裝夾完成多面 / 復雜輪廓加工,提升加工效率與精度3 軸 / 4 軸機床加工復雜零件(如葉輪、渦輪、異形曲面件)時,需多次裝夾(如加工完正面后拆件、重新定位加工背面),而每次裝夾都會引入 “定位誤差”(通常 0.01~0.05mm),導致終精度下降;5 軸機床通過兩個旋轉軸的配合,可實現...
一、高速加工的特征(區別于傳統加工)切削參數 “三高一小”:高主軸轉速(通常 10000~60000r/min)、高進給速度(10~60m/min)、高加減速度(主軸 / 進給軸加減速度≥1g)、小切削深度(通常 0.1~0.5mm);切削機理優化:通過高速切削,切削區溫度降低(材料切除速度快,...
一、高速加工的特征(區別于傳統加工)切削參數 “三高一小”:高主軸轉速(通常 10000~60000r/min)、高進給速度(10~60m/min)、高加減速度(主軸 / 進給軸加減速度≥1g)、小切削深度(通常 0.1~0.5mm);切削機理優化:通過高速切削,切削區溫度降低(材料切除...
一、加工材料特性(依據)刀具的材質和幾何參數需適配工件材料的物理性能: 材料硬度與強度加工高硬度材料(如淬火鋼、硬質合金,HRC≥45):優先選擇超硬刀具(如 CBN 立方氮化硼、陶瓷刀具),避免高速鋼(HSS)因硬度不足快速磨損;加工度材料(如鈦合金、高溫合金):選擇耐磨性與韌性平衡的...
一、加工精度下降,尺寸超差尺寸穩定性變差 刀具磨損(尤其是后刀面磨損)會導致切削力增大,引發刀具 “讓刀” 現象 —— 刀具在切削力作用下產生微小變形,使實際切削深度 / 寬度小于編程值。例如:車刀磨損后,外圓直徑可能越車越大(因刀具向背離工件方向偏移);銑刀磨損后,槽寬會逐漸變窄或出現...
一、機械系統保養(:防止磨損、維持精度)1. 導軌與滑塊(影響定位精度的關鍵部件)清潔:每日加工結束后,用棉布擦拭導軌表面(X、Y、Z 軸及刀塔 / 刀庫導軌),切屑、冷卻液殘留,避免顆粒雜質嵌入滑塊導致導軌劃傷;潤滑:按機床說明書要求,檢查導軌潤滑系統油位(通常在 “油標中線” 以上),確認潤...
一、降低定位精度,導致尺寸偏差反向間隙直接的影響是破壞運動的準確性:當軸從正向運動切換為反向運動時(如 X 軸從 + 方向變為 - 方向),電機需先轉動一定角度消除間隙,才能帶動工作臺 / 刀具實際移動。 例如,若 X 軸反向間隙為 0.02mm,當程序指令從 X100 移動到 X90(...
一、機床自身精度不足機床是保證加工精度的基礎,其自身精度缺陷會直接導致超差: 幾何精度超差主軸徑向 / 軸向跳動過大(如主軸軸承磨損),導致車削外圓出現橢圓、銑削平面產生波紋;導軌平行度、垂直度誤差(如導軌磨損或安裝調試不當),造成加工面與基準面垂直度超差(如箱體孔系軸線不垂直);絲杠螺...
一、過切的主要成因過切的本質是 “刀具實際軌跡與理論輪廓不一致”,具體原因可分為以下幾類:1. 程序編制錯誤坐標計算錯誤:如將工件坐標系(G54)與機床坐標系(G53)混淆,導致刀具起點偏移;或圓弧插補時圓心坐標(I/J/K)計算錯誤,使圓弧軌跡內陷。指令邏輯錯誤:如 G02/G03 方向顛倒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