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壓機模具鋼板變形?3 個預防技巧讓蝕刻花紋零損傷
-
粗加工后:將鋼板放入退火爐,以 500-550℃保溫 2-3 小時,然后隨爐冷卻至室溫,可消除 60%-70% 的加工應力。注意升溫速度控制在 50℃/ 小時以內,避免溫差過大產生新應力。
-
蝕刻前:對鋼板進行 “低溫時效處理”,在 180-200℃下保溫 4-5 小時,進一步釋放殘余應力。這一步能有效避免蝕刻后花紋因應力釋放出現 “細微開裂”,同時增強鋼板的尺寸穩定性。
-
熱壓溫度 180-220℃:優先選擇預硬態塑膠模具鋼(如 2311、2738),硬度控制在 HRC28-32。這類鋼材在該溫度區間內彈性模量穩定,熱膨脹系數小(約 11×10??/℃),變形風險低。
-
熱壓溫度 220-250℃:建議選用耐熱模具鋼(如 H13),經淬火 + 回火處理后硬度控制在 HRC38-42。避免使用硬度超過 HRC45 的鋼材,其在高溫下易出現 “熱脆”,導致蝕刻花紋邊緣崩裂。
-
注意:若需在蝕刻后做表面硬化,需選擇 “低溫硬化工藝”(如滲氮溫度≤500℃),高溫硬化會破壞已蝕刻的花紋精度,同時增加變形風險。
-
安裝多組熱電偶:在加熱板的中心、邊緣、四角各布置 1 個熱電偶,實時監測溫度,確保板面溫差≤±5℃。若邊緣溫度比中心高 10℃以上,會導致鋼板 “邊緣翹曲”,蝕刻花紋出現拉伸變形。
-
升溫 “階梯式” 進行:從室溫升至目標溫度需分 3-4 個階段(如室溫→100℃→160℃→220℃),每個階段保溫 30 分鐘,讓鋼板均勻受熱,避免 “驟熱驟冷” 產生熱應力。
-
冷卻 “緩慢降溫”:熱壓結束后,先關閉加熱,讓鋼板隨設備自然降溫至 100℃以下,再取出冷卻,避免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導致 “快速收縮變形”。
-
調整熱壓機壓板平行度:定期檢測上下壓板的平行度,誤差需≤0.1mm/m,若偏差過大,需通過墊片調整,確保壓力均勻傳遞到模具鋼板。
-
采用 “分段加壓” 模式:初始壓力設為終壓力的 30%(如終壓力 15MPa,初始壓力 5MPa),保持 5 分鐘,讓鋼板與工件充分貼合,再逐步加壓至目標值,避免 “瞬間高壓” 導致鋼板變形。
-
邊緣 “加壓補償”:對于尺寸超過 1.2m×2.4m 的大型模具鋼板,可在邊緣增加輔助加壓裝置,補償邊緣壓力損失,防止 “邊緣未壓實、中心過壓” 的問題。
-
花紋邊緣與鋼板邊緣保持≥50mm 的距離,避免熱壓時邊緣變形帶動花紋扭曲。
-
拐角處的花紋采用 “圓弧過渡”(半徑≥10mm),替代直角設計,減少應力集中導致的花紋開裂。
-
加強筋采用 “縱橫交錯” 設計,間距 300-400mm,高度 10-15mm,厚度與鋼板一致(如鋼板厚度 20mm,筋厚也為 20mm)。
-
加強筋與鋼板采用焊接連接,焊后需進行 180℃保溫 2 小時的去應力處理,避免焊接應力導致鋼板變形。
-
尺寸≤1m×1m:厚度≥15mm;尺寸 1-2m×1-2m:厚度≥20mm;尺寸>2m×2m:厚度≥25mm。
-
蝕刻花紋深度超過 0.3mm 時,鋼板厚度需比常規增加 3-5mm,彌補蝕刻導致的局部強度下降。